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谈谈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想,首先需要确定什么是小企业。事实上,很多金融单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以下简称“银行”)每天都在寻找或者竞争小企业客户,也就是说,好的小企业不愁贷不了款-叫苦的不是他们。不正确划分相关定义,我们很难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现今市场中小企业定义已经远远超越以前的概念,国家有国标,比如之前确认的生产型规定:企业人数300人以下、资产3000万元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即为小企业,而各家银行根据自身情况也作出相对定义,例如浦发行以3000万元以下的授信业务为小企业、兴业银行以总资产1亿元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小企业。明确范围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门道,才能找到目标,才能对症下药。本文以加工型生产企业为例,通过分析总结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从而揭示其融资难问题的本质根源,并进一步从政府和银行的角度对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实际解决办法以供各方参考。

小企业的确认

按公司规模实力划分,小企业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大型小企业,主要是上市企业、准上市企业、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较好,固定资产较多(保障措施),现金流充裕,并且管理规范,纳税申报金额较多,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有银行竞争的对象,市场融资渠道较多,银行融资难度不高。第二类,中型小企业,这些企业经营正常,相对稳定,拥有自主拓展市场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经营经验,也形成一定规模,对于银行借款具有较清晰的还款途径,但是管理相当不规范,这些企业占整体大多数,而且工人人数较多,是银行愿意“沟通”的对象;第三类,成长时间不长(不到一两年),规模小,流动性强,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在现有国内银行管理体系中不可能介入其相关业务。

其中第二类群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部管理不规范,其中,有很多企业连银行最基本的公司资料都没有办法马上拿出来,更不用说公司简介、人员简历等基础资料了;
2、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财务报表五花八门,有些甚至交给银行的数据不平衡,销售收入无法核实,相关合同不愿意提供原件等;
3、税务管理不清晰,很多企业税务情况是相当不明朗的,例如一家企业报表反应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而实际全年上缴税额合计还不到10万元(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这时候银行为难了,哪天税务机关来查封,企业无法处理,导致信贷风险,我们每一笔贷款实际净收益率2%左右,也就是说银行每做50笔业务才能覆盖一笔风险;
4、企业的“形象”工程做的太好,开始跟银行吹嘘自己有多强,一旦银行进行实际考察时与之前相差很远,更加无法提供相关凭据,大大影响企业的诚信度,另外还有以生产为主的企业,由于涉足行业太多太广(有的甚至转攻房地产),导致银行不敢接触,还有,在提出需求时企业往往加入未来计划实现的项目资金需求,导致沟通上的障碍;
5、对于银行没有明显的综合收益,企业资金周转较慢,经常是今天进款当天转出。

第三类小企业以代加工产业为主要群体,他们的经营处于被动状态,主要是近年经济发展较快,接一二手单的企业手头订单太多,于是下发给更小的下游企业进行代加工,这类企业不需要采购原材料,收到的只是一点点的加工费,账面毛利率虽然很高,而且大部分通过现金结算,但是没有太多依据可寻,其特点如下:
1、经营规模很小,不存在人员管理架构,雇佣工人一般十几个人,有的甚至几个人;
2、基础资料不齐全,贷款卡几乎都不能办理;
3、营业收入很小(现金流不足),没有报表,更加不用提报税情况;
4、流动性很大,由于企业主要是几台基本设备,所以要转移经营场所十分方便。

小企业为什么缺钱

企业主的开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投资,从开始经营企业就需要不停购买相关设备,因为企业要越做越大,所需硬件必须配备,老是外发加工,回来时间和质量无法保证,会使自身处于被动状态,另外,企业想要接到大企业的订单,甲方就需要现场考察,没有一定的实力是很难做到的;
2、供产销当中,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许多采购都缩短结账时间,有的必须现金结算,生产环节没有特别大的改进,而下游客户依然存在相当长的账期,国内有的产品结算账期达到9个月,整体算下来企业承担的资金压力就越来越大;
3、工资、房租、水电费上涨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另外,作为个人生活及工作需要,企业主还需要买车买房,随着物价不断上涨,这一切都是成为企业缺钱的主要原因。

问题的主角

要确认问题主体是谁,主动权在谁的手上,本人将整个问题结构分为三部分:政府-银行-小企业,我认为最终决定权是银行,因为银行不放款就达不到最终目的,好的企业自然是众多银行竞争的对象,成本高、风险大的企业不符合银行授信准入,银行没有必要做高成本低效益的事情。

银行每年都有业绩指标,累计下来十几二十项,虽说现在有个人部、公司部等部门各自分担,但是每个客户经理实际需要承担五个以上的指标任务,还有就是近些年银行发展太快,人力资源无法跟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部分银行都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做大不做小,对于小企业、小项目,由于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跟做大项目是一样的,收益又低,往往这些项目都要放在最后处理,也就是不愿意做。

银行的困惑

银行是一个经营实体,管理严格规范,一切以经营指标说话,包括在一线的经办人员,因此,做每一笔贷款大家都会考虑以下几问题:
1、资料完整,经营部门上报审批部门的每一笔贷款都会附带一份资料清单,里面包括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财务报表、财务明细表、相关完税证明、银行流水、工商信息、贷款卡及人行征信信息、购销合同、产权证明等一系列文件,都是为了证明其合规合法性,经营部门将以上资料(一般会认为越多越全面最好)整合撰写书面报告上交,审批部门将通过这些资料来评估这笔业务是否可以操作,这些资料大部分由企业提供,许多管理不规范的企业无法及时提供,有的还需要请外面的会计师事务所代办,导致银行对于企业产生怀疑,拖延许多时间;
2、担保能力不足,信贷审批部门对于每一笔贷款都要求有第二还款来源,但是小企业经营时间不长,根基不稳,资产积累不足,很难提供其他还款来源,虽然政府推出很多担保机构填补小企业风险相关空缺,由于门槛较高,实际获益的只是“部分”二类以上的小企业,大部分仍然没有解决,而且门槛较高;
3、风险较大,小企业根基不稳,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都无法抵御,抗风险能力较弱,这是大部分银行的认识;
4、收益是否匹配,每一笔贷款(从50万到1亿元)从接洽到放款平均需要2-3个月时间,有的甚至要半年、大半年,贷后每季还要做贷后检查,经办人员都要花同等精力、时间去完成-—何况小企业风险较大,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经办人员(包括经营单位)都宁愿花多一点时间去完成一笔 “大单”都不愿意做一笔小企业;
5、坏账处置问题,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44号文),我国银行业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新监管标准,具体包括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和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该指导意见将促使银行在有限的信贷资源内只接受收益高、风险相对低的授信客户,然而,小企业贷款金额不大但数量多,出现一笔坏账,考核指标(坏账率)将会大幅提升,哪怕是1万元的坏账,都会影响整体经营状况,而且每周、每月、每季都要汇报催收情况,这是管理层、经办人最不愿意遇到的。

政府的难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想政府恨不得明天就把小企业问题解决掉,但是,我看过几场小企业论坛,其论点与原意相差太远,我想会有几点考虑:
1、民进国退,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没有专业人士研究到位,这里可以从政府发出的市场调研问卷内容上看出来;
2、当地政府熟悉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关系的人不多,以致一些扶持政策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3、政策及税收不明朗,资源有限,无法推动小企业发展,制约对小企业扶持力度;
4、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及寻租思想的存在,无法正面解决小企业问题;
5、控制国家资源外流等政策问题的制约。

几点建议

综上分析,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三方协调,找到当中的平衡点,其中不排除要淘汰部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银行承担部分风险,政府部门需要提供一些可以提供的支持,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1、确定小企业的定义范围,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该支持的支持,该淘汰的坚决淘汰;
2、补助政策,之前出现过一些政府部门补贴担保公司,鼓励支持小企业业务,在我看来起不到很大作用,因为“主角”不是他们,建议在财政允许下,政府相关部门以每一笔贷款划拨1—2%的补贴给予经办银行,其中不少于2000元给予经办客户经理作为补贴;
3、当地财政将税务局、贸工局、科技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划出相关财政资金作为银行存款额度,按照当地各家银行对小企业的贡献比例分配存款数额,每周公布数据,最好前期选定几家银行作为试点合作(之前有过类似操作,由于太多银行,导致各家银行实际利益不明显),增加银行综合收益,真正做到吸引“主角”看重这块市场利益空间;
4、建立补充担保机制,这一点深圳做到了,但是主要还是二类以上企业获利较多,而且不够全面;
5、政府组织建立当地及区域信息平台,例如设备采购指数、政策文件及导向指引等,给予银行管理部门作为评价市场风险的参考依据;
6、银行方面,我们现在对于贷款审查管理的基础还是沿用90年代从西方学回来的管理模式,一切以报表结构分辨企业好坏,然而当时我们没有考虑到关键的一点,就是国外企业报表反映的,特别是由注册会计师编制的报表完全可以反映企业真实实力,我们呢?既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客观分析,又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贷款申报流程,采用表格式申报模式是必要的,尽量做到银行到企业当天填完一份表格即可上报审批,减少经营成本。
7、金融系统应该积极培养专业人员(包括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审批人员等),甚至请企业主来为我们上课,提高整体素质;
8、企业主做好市场定位,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争取聘请专业顾问公司梳理企业流程、建立公司战略及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除以上措施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实际解决银行等经营机构的顾虑,例如:鼓励银行发放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业务(设备按揭、应收账款等);另外,贷款规模、坏账占比、容忍度、剥离、冲销等经营指标性参数,是否可以独立设置相关会计科目予以处理、或者小企业贷款不占贷款规模、政府冲销部分坏账来鼓励银行,由于这里涉及到政策、法规等问题,本人就不明确表述了。

本人现正着手进行小企业贷款流程简化、配套表格与指引编制的工作。这是在多年来第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并参考相关法规政策和国内外先进同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希望这些成果对简化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最终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