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中国企业问题:回归基本面

  陈春花的理念表面看非常简单,简单得让人疑惑,“这些常识能够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难题吗?”而陈春花总是从容,因为她的理念一再被实践证明:“回归基本面”,中国企业的管理就有可能这么简单。

回归之一: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我虽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在组织里,常能听到这样的辩解。容忍甚至肯定这样的辩解,在陈春花看来,就是对管理的误解。

“只有功劳才能产生绩效,苦劳不能产生绩效。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却无力辨别”。

通常情况,把管理视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也常说:“我是管人的。”这是对组织管理的极大误解。“组织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高效率。”陈春花在新书《中国管理10大解析》第一篇中如此写道。

人的问题总是很复杂,可以设想,当组织管理的重心在人,那这个组织一定关注人的感受、人的关系、人的权谋。很自然,重心在人的组织管理模式效率会大打折扣。

而以管“事”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明确而单纯:持续的获利能力。在这点上,陈春花的观点和迈克尔•波特不谋而合:能支持合理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超强持续的盈利能力。

但现实是,多少企业陷入管人误区不自知?多少企业考核员工时,往往是考核态度,多于考核能力。尽管大家都知道:只有能力才能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能产生绩效。同样的道理,多少企业选才的时候,不能德才兼备就先德后才。尽管我们知道,才干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能产生绩效。

回归之二:回归经营的基本面

一家轻工企业,董事长葛先生很能干,经过十二三年发展,企业达到了10亿元的规模,感觉到一道难以突破的屏障:市场趋于饱和,增长趋缓,产品利润薄,企业现金积累有限。如果再谋求发展,则需要大力投入技术研发,而这样的投入和风险又是企业所难以承受的。

葛老板的困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中国中型民营企业常常遭遇的问题。他的困境如何解决?

陈春花支招,企业领导人不妨去思考:企业的经营本质是什么,经营要素是什么。《中国营销思考》清晰明确地提出: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候,作好基本层面。那么基本的层面是什么呢?

产品和顾客价值

陈春花并不认同,中国企业普遍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她以家装行业为例,大多数人装修之后并不满意。我国很多行业和装修行业一样,在产品突破方面有很大机会。

迈克尔•波特曾经比较亚洲跨国企业与欧美跨国企业的区别,他认为,亚洲的跨国企业比较关心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赚钱,欧美跨国企业比较注重产品从哪里来,产品到哪里去。

产品的真实意义在于连接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载体,企业之所以能够进入市场,是因为能够提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能力还是要回到对于消费者的价值贡献。

有竞争力的合理成本

公众普遍认为,中国企业具备低成本优势。而陈春花认为,这种简单理解,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误区所在。

中国企业往往认为自己执行的是迈克尔•波特所说的低成本策略。但事实上,中国很多企业的低成本,实际上是不规范经营基础之上的低成本。试想,当劳动保护、环保认证、技术投入都成为必要条件时,你还有低成本优势吗?

有效的规模

法国食品巨头达能CEO李布曾自豪地对记者说,在他进行战略调整的时间段内,尽管公司的营业收入没有增长太多,但是产品门类从七八类减少到了三类,而且这些产品分别占据了全球的第一、第二的位置。

陈春花欣赏这样的理念,同时也提醒企业家,企业追求的关键不在规模,而是如何追求有效规模的本质:低成本优势和市场影响力。

深具人性关怀的盈利

盈利是组织管理的根本目的,但这个目标却不能脱离社会责任这个前提。当一个企业10年不为工人涨工资,我们很容易怀疑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企业能够永续成长吗?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去凝结人心吗?

“还记得中学生的数学考试吗?只要掌握了基本规则,能够运用基本原则,就能够考高分。同样,中国企业回归管理基本面,才能为自己赢得高分。”陈春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