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市场定位的启示 PHS在中国强劲复苏
“PHS就如同是移动通信业的麦当劳。从未见过如此出色的日本技术!”--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总裁兼CEO陆弘亮对PHS赞不绝口。
肯定会有人想:有没有搞错啊!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集团,在全球各地提供着价格低廉、标准统一的食品和服务,已成为快餐业的 “世界标准”。
而1995年亮相于日本的PHS在与手机的竞争之中已经落败。日本国内的PHS用户在1997年达到顶点--700万之后,就一路下滑,现在已减至 560万。尽管通信费用确实低廉,但已经算不上最新技术了,因此在日本市场的号召力是每况愈下。如何能够与麦当劳相提并论?
然而,当你了解到PHS如今已在日本人想象不到的地方蓬勃发展起来时,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这个地方就是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国! 1年半用户增长10倍!
福建省漳州市是一座距离厦门市仅40分钟高速公路路程的地方城市。与紧张繁忙的现代化大都市相比,漳州显得悠然自得,马路上依然可以见到来来往往的 “三轮车”,这在北京和上海已经是很难看到的了。
细细看来,就会发现三轮车的靠背后侧印有中国电信的广告。
“为了您的健康请使用固定电话与小灵通”。
小灵通就是中国版PHS。卖点在于低廉的通信费用,只有手机的1/3~1/9。1998年在浙江省余杭市开始提供的PHS服务,在2001年上半年用户开始突破100万。以此为起跑点,小灵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2年年底,用户数量估计已超过1100万人,短短1年半的时间里用户增长了10 倍,一瞬间就超过了日本PHS用户的最高数量。简直就是火箭速度。
陆弘亮的UT斯达康是一家PHS关联设备公司,拥有中国市场60%的份额。除了在中国进口销售日本手机及基站外,还通过日本制造商的授权在中国生产通信设备。
小灵通的迅猛发展可以从UT斯达康的业绩得到最好的说明。2002年第3季度UT斯达康的销售额达到了2亿655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亿 7050万美元增长了56%。同期的纯利润为307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880万美元增长了63%。在各通信公司的股价因全球性IT不景气纷纷暴跌的时候,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UT斯达康股价却超过了911事件之前的数值。
但是,陆弘亮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满怀信心地表示,“今年小灵通的用户数量要达到2500万。10年内达到2亿”。
PHS在日本已开始走下坡路,那么UT斯达康为什么会在中国销售小灵通,并且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呢?而且,购买设备提供服务的通信运营商是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本是从事有线通信服务的公司,并没有移动通信的营业许可。这样做不会受到中国政府的惩罚吗?
要想理解这个事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首先抛弃固有观念。
例如,PHS在日本的败北难道完全是因为比不上手机吗?三洋电机的通信设备子公司--三洋电信远程通信公司的鹈狩武则副总裁解释说:“PHS是 1990年代初期为了充分利用NTT的ISDN(综合数字通信网)线路的空闲容量而开发的,其特点是让用户在户外作为‘无绳电话’使用。但是,不知哪里出了问题,最终推出服务时竞然与初衷完全不同,成了与手机直接竞争的服务”。
也就是说PHS原本不应与手机竞争的,但由于市场定位的方向性错误才导致了今天的这种局面。但是由于PHS陷入困境,于是众多的日本制造商也忘记了开发的初衷,反而给PHS的未来打上了句号。
有效使用剩余线路
但是,在海外从事PHS设备销售代理的UT斯达康却发现了能够发挥PHS强项的巨大市场。那就是中国。点然巨大需求之火的契机是:2000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分离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部门,并设立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这样一来,中国电信只能从事有线业务。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开始剧增,受此影响固定电话的用户数量陷于停滞困境。此前,中国电信在主干线路及交换机方面投入了巨额先期投资,因此面临着设备运行率低下的严峻形势。 难道就没有灵活使用剩余线路的好办法吗?了解中国电信这一苦恼的UT斯达康不失时机地拿出了PHS。PHS本来就是为了有效利用ISDN的有线网而开发的,因此非常符合中国电信的需求。
对于PHS的优点,UT斯达康的中国地区总裁吴鹰强调说:“只需很小的追加资金就能充分利用剩余设备、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由于即使降低通信费用也很划算,因此对运营商和用户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业务”。
但是,中国电信并不具有移动通信的营业许可。在政府拥有绝对权利的中国,难道没有许可也可以提供服务吗?
对这一疑问,吴鹰是这样回答的:
“一件事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对中国人有用。政府方面的负责人曾前来了解过情况,我们详细说明了PHS的功能,并得到了他们的理解”。
事实就是如此。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中国,政府的方针及法律的解释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与其用是否符合法律来判断业务的可行性,还不如以是否有助于中国人的生活来作出判断,这样可以避免错过绝佳的商业机会,并减少风险。实际上,中国政府就把小灵通解释为“有线网的延长”,给予了事实上的默认。
但是,对并不熟悉这一情况的日本制造商而言,或许很难下决心冒这种风险。那如何才好呢?办法就是与UT斯达康这样的非常了解中国的企业合作。率先跟上这一潮流的是三洋和京瓷。仅在基站方面,三洋的本季度销售额预计将达到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京瓷则将达到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但是,即使小灵通继续得到飞速发展,最终也只是“中国标准”,真的能成为麦当劳吗?为了解答这一疑问,下面就来介绍一家鲜为人知的成功企业,这就是台湾的大众电信。
该公司原本是一家小型无线寻呼运营商,后来从台湾当局获得了PHS业务许可。从2001年5月起在台北市和其周围地区开始提供PHS服务。不过,当时在申请许可时该公司并没有打算开展PHS服务。
扩大到整个台湾和非洲
大众电信总经理吴清源坦率地说:“当初之所以没打算开展PHS业务,是因为已经知道PHS在日本遭到了失败。但是,电波的带宽有限。为了率先获得电波带宽的使用权就申请了许可”。
就在这时,大众电信听到了小灵通在中国迅猛发展的消息。立即飞赴中国的吴清源感觉到了高度的投资可行性,遂决定开展PHS业务。
大众电信的决策正中靶心。尽管台北的手机普及率已经高达100%,但由于PHS的通话费仅为手机的1/3,因此还是吸引了众多用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去年底,该公司已经获得了48万名的用户。而服务区域的人口只有500万人,也就是说在短短的1年半的时间里获得了近10%的用户。吴清源说: “如果我没有去中国考察,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受中国大陆成功的启发的不只是台湾。京瓷总裁西门泰夫表示,“PHS在世人瞩目的中国获得的成功,也带动了PHS在海外的普及”。越南、印度、非洲等地也正准备导入PHS。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紧紧吸引全球目光的中国,蕴涵着创造新的世界标准的可能性。 日本的命运在于高层决策 1995年,日本尚未开始提供PHS的商用服务之前,京瓷总裁曾拿着PHS的试验系统去了趟上海,并向中国的通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演示。那个时候,他就感觉到PHS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特性,需求一定会超过日本。
中国的有线电话普及率依然很低,而且双职工的家庭很多。即使在家里安装了电话,也因夫妇共同上班,很少有机会使用。因此,只要将能够在户外使用的 PHS作为有线电话的延长开展业务,市场应该非常庞大。
手机以大范围且高速的移动通信为前提,与此相对,开发PHS的目的是补充现有的有线网。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由于PHS较手机更能有效使用电波,因此很多人可以同时进行高速通信。两者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不同的市场需求,完全可以共存共荣。
PHS之所以在日本失败,是因为专用交换机等的成本太高,加上陷入了免费提供手机等异乎寻常的促销大战中。中国的PHS通过有效使用现有的交换机控制了成本,并以补充有线网这一原本应有的姿态得到了普及。
在日本制造商中间,有的以“中国政府还未颁发许可”等为理由,对扩大中国业务持消极态度。但是,如果企业首脑了解“是有线电话的延长”这一PHS的本质,就不会持这种态度了。
正是由于中国在发挥PHS原有特点方面获得了成功,其它国家和地区对PHS的关心也正在高涨。除了已经开始提供服务的台湾之外,PHS也正在进入越南、印度、非洲等市场。在PHS发源地的日本,PHS也被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无线网络接入手段得到重新认识。2002年度PHS业务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 400亿日元,2003年度将达到600亿日元。
在真正启动市场经济还不到10年的中国,出现制度不健全及市场混乱等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有适合市场的卓越技术和高度增长的可能性,作为经营人员应该积极地开展业务。卓越的日本技术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经营层的决策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