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公司管控界面划分的原则一般有以下3种:
(一)依据集团管控模式和职责划分管控界面
在这种原则下母子公司管控改进的内容和任务(方法)如下:
(1) 根据集团战略和业务特点,确定集团管控模式
(2) 在管控模式下,明确集团和各业务单元职能定位
(3) 明确集团与各业务单元之间的权责划分
基于这类原则,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及作用:
(1) 明确集团管理整体思路,界定总部与业务单元定位和各自的努力方向
(2) 分清总部与业务单元间的责任和权力,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
(3) 确定集团总部的核心能力,为今后业务拓展提供支持和平台
(二)依据集团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划分管控界面
在这种原则下母子公司管控改进的内容和任务(方法)如下:
(1) 确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和职能划分
(2) 优化和规范战略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报告、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
(3) 建立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绩效考评体系
基于这类原则,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及作用:
(1) 建立起集中、有效地财务管理模式,在保证内部控制的同时,为集团决策和业务运作提供支持
(2) 作为战略执行和监控下属企业提高绩效的主要手段,使集团成为一个统一、有机而又灵活的整体
(三)依据集团投资与资产管理划分管控界面
在这种原则下母子公司管控改进的内容和任务(方法)如下:
(1) 界定集团投资和资产管理内容及模式
(2) 优化和规范集团投资管理体系,包括投资评价、投资过程管理、投资后评估等流程
(3) 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和报告体系
基于这类原则,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及作用:
(1) 对整个投资的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有效管理,提高投资的准确率、效率,减少投资失败;
(2) 加强投资后评估和管理
(3)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并尽可能保证资产的安全与保值增值
近年来,青岛啤酒并购了一大批严重亏损的小型啤酒企业。曾经有不少人担心青啤收购了一批“垃圾企业”,将青啤这个世界名牌拖垮。但2003年上半年,青岛啤酒集团效益大幅增长,产销量突破12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0%,利税增长了82%。这其中,60%的利润来自于青啤并购的38家企业。
青岛啤酒的这个特殊的扩张形式曾经在圈内引起过沸沸扬扬的讨论,究其根本,是以“名牌带动”式资产重组为核心的“大名牌”发展战略,带动青啤集团走上了低成本扩张的规模经济之路。但是,青岛啤酒的购并并非漫无目的的,他始终遵循四大原则:
1)市场布局合理——每个企业要有半径150公里以上的“市场圈”,不能造成市场重叠,从而避免的自有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
2)市场潜力大——地区内的人口密度、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符合啤酒企业的市场拓展要求,具备一定的开拓潜力;
3)有一定的人才资源——被购并的企业有一定的管理基础,以及熟练的操作工人,保证可以及时投产;
4)长短期利益兼顾——既要在短期内见到效益,又有适合长远发展的巨大空间。
经过一系列收购,青啤集团将收购的品牌进行区分,打造了一个全面的品牌管理体系:以 “青岛啤酒”作为公司的一线高端品牌,其他则按区域市场分为二线和三线品牌。
集团利用事业部 的管理架构,按区域成立了华南、华东、淮海、鲁中、北方等事业部,作为该区域的管理中心,对所属企业统一发展规划策划。集团总部作为决策中心和资本运作中心,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和区域管理中心,下属子公司则是成本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形成集团公司—事业部—子公司的三层管理架构不仅缩短了公司的管理链,提高管理效率,还使各个分散企业互为补充统一协调市场。
对于新购并的企业,青啤公司派出工作组,通过“管理输出”推行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工艺技术,,在短时间内使各子公司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此外,集团还注重调整企业的总体的管理组织结构。对总部各个部门进行职能化细分,同时也要求地方的区域营销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生产工厂变为成本中心,以此提供各种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