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开创蓝海,突围与谋变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红海开创蓝海,走进一片无人争抢的市场天地,蓝海战略注重创新,从而带来新的竞争优势,这是中国企业领导者所面临的一个最棘手问题。当然,不错的业绩表现也就是由产出除以投入,再乘以创新,产出除以投入就是生产率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经济的问题,比如关于劳动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加工的成本。方程式这部分是关于如何提高生产率如何提高效率的部分,对于业绩表现来说这不是足够的,还需要创建全新的东西,就是通过创新才能有效提升业绩表现,对中国企业领导者来说,如果他们想企业有一个好的业绩表现,他们是仅仅注重生产力的提高,还是同时也注重创新呢?现在他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中国企业未来走向如何,就取决于在这两个变量上,使业绩表现得以最大提升。

  以日本为例可以知道在战略方面的经验,开始时候日本企业也只是注重生产率的提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美国在世界各地都有非常著名的日本品牌,比如本田、丰田等等,各种在世界上有名的日本品牌,使日本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对中国来说,是注重生产率还是成为有知名的品牌,是成为加工基地,还是打向世界各地的成为有品牌的国家呢?经济繁荣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消费会增加,我们需要更长时间的休假,这一切使我们成本结构提升,这样到2015年的时候,也许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廉价劳动力方面不及其他的国家,比如斯里兰卡这样一些成本非常廉价的国家,这样总有一天中国就失去他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如何在两者之间选择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提高生产率,还要开创强有力的品牌,所以两者要同时进行。

  传统的创新思想与新的蓝海战略的创新思想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有两种创新的学派,一是随机的创新,随机的创新强调创业者创业精神,当然就有创业的风险,并且还有一个尝试,犯错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他们鼓励创业企业家不要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时创新来自企业的文化,是深入企业内部可以传承的文化。此外创新作为一个实验来说,是由一个企业分离出的一部分来承担探索的,而不是整个企业都向创新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看到关于颠覆性技术的理论,这样随机的创新就代表着要冒险,或者说要避险,两者取其一。随机的创新是有其理论背景的,它的鼻祖约瑟夫•熊彼德是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也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就是我们说的产业组织经济学。实际上产业组织经济学,不是产业经济学,是要改变产业结构的,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方法,只有通过随机的创新。我们所说的竞争战略实际上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在竞争战略里面创新跟左边看到随机创新的机制是相吻合的,因为没有系统的创新机制。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创新可以由系统寻求的,创新是可以有一定的范式,有一定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理论框架,有一定的方法论引导,有一定的分析性框架的。把风险最小化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创新学派。现实又是怎样的,在现实中是随机创新多还是系统性创新多,这两者是不是有高低之分呢?实际情况是这两种情况并存的,一些天才性的人物,他们采取的创新是无法系统性复制的。比如爱因斯坦,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他对人类做出贡献是无法通过系统复制的,另外有可能你很幸运的,也许你朋友说了什么,给你很多灵感,你就有了巨大的创新。创新不一定都是系统性的,也是可以随机性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红海有存在合理性的,不是一切都是系统性的创造蓝海。但是创新可以通过一定性系统方法理论,通过一定分析框架达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颠覆“红海”,发现“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的核心,在于价值创新。下蛋不如孵蛋,价值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可以借用技术创新实现,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完成。蓝海的开创者,从来就不以竞争者为标杆,而是采取完全不同的战略逻辑,这就是价值创新。把视线集中在一个产业内,就难以取得超常规发展。一味盯着竞争者,只会让竞争日益趋同。产业交界处有黄金,蓝海战略主张跨越产业,重建产业边界,在整合创新中发现商机。在108家企业中,从他们开辟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来看,86%的“红海”业务带来了39%的利润;14%的“蓝海”投入带来了61%的利润。虽然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框架、详细的工具和方法,但蓝海战略给了企业新的发展思路。不过,当全球的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开辟“蓝海”,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竞争将风云再起。颠覆“红海”战略思维,偏不关注现有客户,偏不参与细分客户,而是致力于发现无竞争境界的“蓝海”。

  孙子兵法: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蓝海战略作为中国企业突然崛起的战略思维,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在颠覆“红海”,发现“蓝海”战略中,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蓝海战略,从而把客户价值创新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成为企业战略主流思维,其核心思想是以竞争为中心的“红海”战略。企业首先在产业中做出选择,一旦选定,产业结构即告确定,并在此结构下,通过战略确定,取得最有利的位置。其竞争战略包括低成本、差异化或聚焦,完全以竞争为中心。在产业架构不能改变的前提下,这对所有竞争者是一种零和游戏。公司究竟要成长,还是要获利?这对于“红海”战略是两难抉择。

  欧洲管理学院的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提出的“蓝海”战略,以一种颠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模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蓝海”战略是一种全新的思考。它主张产业的框架可以改变,可以以创新为中心,有效扩大需求,使产业变大,产生新的领域,新领域可能没有竞争者存在或竞争者少,因而可以获利丰厚,企业因此可以成长与获利双得。“蓝海”战略核心是以价值创新为中心,以让消费者得到最大价值为终极目标。其中秘诀是创造有效的新需求,进行有价值的差异化、战略定价模式与选择性降低成本。

  “蓝海”战略一举颠覆了传统思维模式。传统模式:一是只注意现有客户;二是进行更加精细的客户细分。“蓝海”反其道而行之,关注潜在客户,而不只着眼于现有客户;致力于大多数客户的共同需求,而不是注重客户的差异化。

  电视市场收视率竞争的压力,让一些省级地面频道一度处于夹缝中生存。在新闻竞争方面,省级地面频道面临着央视和地方卫视的竞争压力,在报道全国性新闻和省内新闻方面,省级地面频道没有一点优势。但省级地面频道通过发现民生新闻的空白市场,开创了新的“蓝海”,使省级地面频道很快逃离收视率竞争的困境。

  省级地面频道通过在晚间18:30分开始,制作播放与当地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视节目,并且通过电视节目反应民众的声音和民生。制作这样的地方性新闻节目,省级地面频道要比央视和地方卫视有着极强的优势。因为央视的新闻面向全国,省级卫视的新闻面向全省,并且像央视的新闻联播、省级卫视的新闻联播都有极强的宣传性,与地方民众的生活往往很不相关。因此,民生新闻一出现,便取得了极好的收视效果,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的零距离》,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福建新闻频道《现场》、浙江钱江都市频道的《城市新闻》均在各省同一时段收视率达到第一名,其中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最高收视率曾经达到了30多个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度经营上非常紧张的各个地面频道,凭借这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广告收入迅速攀升,并且通过这一栏目带动了整个频道的发展。安徽经视2005年全年的广告收入近1个亿,其中《第一时间》这一档节目就贡献了近50%。

  民生新闻成功开创的蓝海事业,很快发展为各地面频道的“蓝海”战略,2004年9月份,江苏城市频道、安徽经视、福建新闻频道、浙江钱江都市频道联合起来,把各自的战略推向深入,四家频道拿出各自收视最好的民生新闻节目,推出“华东全垒打”计划,共同向在四地进行市场开发的客户提供一致性的服务,这一计划已经扩展至全国15家省级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以及频道。

  民生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蓝海”战略案例。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指出:“当现有产品或服务利润滚滚时……你要集中力量,通过运营改善、地域扩展达到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和市场范围,以加长、拓宽、深化你的利润流。你在蓝海中应该游得越远越好,把自己变成一个移动目标,拉大你和早期模仿者之间的距离,令他们在追赶过程中气馁。你的目标是统治蓝海,压倒模仿者,将优势保持得越久越好。”关于这一点,国内企业早就有实践行动,安徽卫视在研究自己个别栏目收视状况时(战术上的意外行动),发现加强电视剧的播放,导致收视率上升,当时尚没有一家全国性的频道集中播放电视剧的,于是安徽卫视重新分配资源,放弃掉许多其他的节目产品,将资源聚焦建立“中国最好电视剧大卖场”这一战略上,并且将资源分配还调整到控制电视剧片源的产业链条上端,行成了安徽卫视独特的竞争优势,当竞争对手追赶时,安徽卫视已经走得很远,几年来,牢牢占据了全国传播平台重要位置,成为广告主全国传播首选频道之一。

  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进而指出:“几乎每个蓝海战略都会被模仿。渐渐地,竞争者,而不是买方,将占据你的战略思想与行动中心。为了避开竞争陷阱,你需要监视战略布局图上价值曲线。它会提醒你,当你的价值曲线开始与竞争对手的曲线重合时,你就该努力寻求另一片蓝海了。”

  竞争,开发属于你的“蓝海战略”

  中国企业找到蓝海战略迅速到达而简单有效的实施战略思维,那就是在竞争中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蓝海战略。企业要赢得明天,不仅仅要与对手竞争,更重要的是开创适合自己企业的蓝海战略,即开发蕴含着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走上企业价值创新增长之路。一般地,企业为了寻求持久、获利性的增长,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的竞争,它们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然而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中,即在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竞争,并与竞争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为此,剖析蓝海战略的意义还在于他们提出的创新和价值创新战略,其战略的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的飞跃,使企业彻底摆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

  海尔的蓝海战略中,从延伸小容量洗衣机、热水器之产品线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不是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延伸,从营销学观点不难看出:一是波特的聚焦策略的显现,即依据其企业的自身优势,海尔可能实现的集中优势兵力,突击某一“细分市场”。其理由是产品线的支持和基于客户价值的产业链的开发;二是“支点”策略,坦率地说,海尔在热水器行业中是个后起之秀,那么作为后起之秀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要缩小和改善与大品牌的力量对比,出路惟有找到“支点”,找到“支点”,方能在今天日趋成熟的竞争市场中实现品牌突围。近一段时间,行业里盛传某暖气超市延伸纯净水、桶装水、浴霸等产品销售是否有悖于波特聚焦策略或企业可提倡的多元化,但应在“有限”范围内。更多人在与笔者讨论时,笔者不太愿意或不便发表太多的看法,营销行为学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渠道习惯是需经长期过程的培育。“多元”发展不是件坏事,但应充分考虑其产品线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包括渠道购买习惯、产品消费类型、当然还有是否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等等。活力28的矿泉水卖不动,其中有一原因是因为“活动28”已培育了消费者的“洗衣粉”的“心智资源”,消费者很可怕其矿泉水里有没有洗衣粉的味道。暖气超市卖水,我们由衷期盼能够突围。

  许多行业已进入“后营销服务时代”下,蓝海战略为企业参与竞争提出了的鲜明市场指导原则。纵观任何产业从来就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在不断地演化,运营在改善,市场在扩大,企业来了又去了。散热器企业如何从“红海”的残酷竞争中杀出重围,创造一片蓝海,来保持企业的上乘表现呢?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是一个永恒的企业生存法则。创新,也惟有基于客户价值的创新才是奠定今天企业“蓝海”战略的基石。有无战略行动是开创“蓝海”成功者和失败者分开的一贯因素。战略行动的逻辑是你不要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的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以彻底甩脱竞争对手。

  前不久,笔者受邀参加东北一个大型企业关于连锁超市的商业计划书的专家研讨会,笔者很为其严谨的市调、理性的数据分析和专业服务的架构设置而感慨。在更多人质疑其商业业态步某连锁超市之后尘,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争论声中,笔者倒是为其商业计划书中的专业和服务架构中的若干“差异化”战略而叫好。开创“蓝海”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分水岭,不在于你已经拥有尖端技术,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也不在于你“进入市场的时机”或早和晚的事,这些因素有时会存在,但更多的时候,它们并不存在。只有当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整合在一体的时候,在基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能实现这种价值的“差异化”或“低成本”时,你可能就会让市场的先驱者落到为你做嫁衣。

  笔者更主张通过细分市场专业、差异的服务来“切割竞争”。在洗衣机行业中,海尔就通过细分市场专业、差异的服务来“切割竞争”赢得了市场,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容量洗衣机的“切割营销”。在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的“容易忽视的市场或只认为“容易忽视的市场仅仅是作为一种商业业态存在时,他们在做深、做透其这种业态的市场,所遵循的是基于客户价值的创新,挖掘其每一个经营社区的个案特征,并赋予它们新的营销个案。SCQ峰塔营销体系,365服务流程等等包括近期向全国经销商推出的“定制全国各区域营销模式”、“完善的经销商全程助销体系”已成为它们竞争市场的杀手锏。

  “蓝海战略”向我们今天的企业经营者勾勒出了很多产业共有的规律:一是没有永远卓越的产业;二是没有永远卓越的企业;三是开创蓝海不等于一定是技术创新,其关键点是价值创新。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企业中,不乏有形成蓝海战略雏形的企业或品牌:联想并构IBMPC事业部事业部;TCL努力拓展国际化市场,与国外的竞争者“亲密接触”;海尔的营销和服务;春兰空调全国大渠道的建设;长虹3C团队的建立和次制高点市场的开发,以及技术创新。重建市场边界,超越现有需求,价值创新等等这些新竞争条件下的关键词正写进了他们的“蓝海战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