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产IT管理软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这些年当中,每个厂商的产品品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市场上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品质源于专业是大家一致的认可,各有千秋是对过去的这些年的一个总结。
在IT管理行业日益成熟的今天,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国内IT管理厂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满足客户和市场的各种需求,就要不断提高自己,开拓创新。IT管理行业标准的概念在此时呼之欲出,于是乎ITIL的概念不胫而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诞生于英国的IT行业国际标准渐渐的走向前台,到现在赫然成为国内IT管理行业当仁不让的标准。但问题是:这个国际标准真的完全适合国内市场吗?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到底什么是IT管理行业标准?个人认为,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标准就是自己的经验和理念的集合。说简单点自己就是标准,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就是标准。
另外一个问题是,只要是行业标准就该遵循吗?如果是,那一定是国内自己的标准,国外标准产生的背景必定带有国情的因素,国内应该根据国情建立自己的标准。世间本无路,人走多了自然就成了路。自己的路应该自己走,走别人的路就会被牵着鼻子走。说到今天的IT管理界,套用标准而失去自我是一种悲哀。
来看看ITIL标准在国内的发展史,也许会有所领悟。
在ITIL标准出现之前,本着各自对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认识,不断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繁荣的市场格局,推动了国内IT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随着ITIL标准的出现和产品化,让IT管理行业有了可以参考的标准,其先进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好评。于是,很多国内厂商不满足于现状,追随并效仿这个国际标准,寻求更大发展,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需要考虑的是,全盘接受ITIL理念并付诸于自身产品,真的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吗?
国外IT管理厂商早在上世纪末的时候就瞅准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同时将ITIL的理念引入中国,希望这种理念能在潜移默化中植入中国市场和客户,为市场推广做准备。但苦于当时国内客户IT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还没有上升到ITIL所适用的管理层次,因此其在国内的市场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随着近些年国内IT管理市场的日益成熟,国内IT管理软件的日益风行,国外厂商终于有些按耐不住了。但在经过几年市场实践之后,国外软件厂商发现自身产品的产品理念和实用性在中国确实不能得到很高的认可,同时国产IT管理软件屡有斩获,让国外厂商看到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这种背景下,国外IT管理厂商利用先前引入的ITIL理念,将这种理念在IT行业内大肆推广,目的就是希望用所标榜的国际标准来为国内IT管理厂商和客户洗脑,使国人认为,他们才是符合国际标准的IT管理厂商,买IT管理软件就该买国际大厂商的产品,这样才符合国际标准才是大势所趋。于是乎,国内绝大多数厂商也不甘落后,想尽各种方式追随这个国际潮流,结果导致国内IT管理产品的功能和发展模式是日趋相近,逐渐迷失了自我。现在的IT管理市场已不再是前几年的百家争鸣,而是以国际标准为一致目标的产品同质化市场。
大家都知道,产品同质化的结果将导致厂商开始服务的比拼。服务本来就是厂商满足客户需求的一部分,不是说不愿意在服务上投入,更不是没有信心做好服务。只不过IT管理软件厂商仅仅通过比拼服务的好坏来衡量其价值的话,将会失去来自自身理念和技术特点的优势和价值,而这是国外大厂商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这是他们事先设想好的目标,也是他们的特长所在。至少在短期内,一来在做大做全上,肯定没有国外厂商有经验;二来对国际标准的理念的理解和产品体现上,国内 IT管理厂商和客户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而这个时候,国外厂商有足够的时间去占领这个市场,当国内厂商达到这个标准的要求时,说不定又会冒出来个IT行业的其它标准,国内厂商只有望尘莫及的份。事实上,国外厂商用国际标准来占有国内市场的惯用手段不光在IT管理行业存在,在其它行业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因此,个人认为,ITIL标准是国际上IT技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IT管理市场上的一个占有市场的手段。无数事实证明,先进的理念应该学习,但应该有所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求生存,求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IT管理厂商相对国外厂商是后起之秀,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标准。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当然,这个周期也许会很长。但无论如何,作为国内IT管理厂商,无论谁座IT管理界的头把交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国内IT管理行业有影响力的厂商,应该自觉肩负起建立中国自己的行业标准的重任,以振兴国内IT管理行业为己任。
总而言之,有标准可以参考是好事,但完全遵循标准就会失去自我。应该将之作为参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好的地方为我所用,发扬官大,并不断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IT管理行业标准,为国内IT管理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