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已成为全球商界大趋势,但纵观各个产业行业,开出的方子却不相同。全球商业企业转型总的规律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商业模式,立足各项经营指标,抓住现金流和利润,就是“实事”;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快速占领新的市场,就是“求是”。那么,当前通信部门的转型实践中,到底是把握账单更重要,还是把握规律更重要。电信业转型的主攻方向究竟在哪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论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因为它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而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研究任何问题,找出复杂矛盾中的带根本性的主要矛盾,进而抓住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就可以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用这个方法解析电信转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实事”和“求是”交替成为产业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网络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现金收益让位于未来收益和增长率,“求是”成为占主导性的矛盾。电信业艰难复苏过程中,压缩成本维持生存是第一位的,“实事”又成为占主导性的矛盾。而在产能严重过剩、互联网激烈竞争、买方市场崛起、利润大幅度缩水的今天,世界电信业面临的根本挑战是“无论成本降到多少,都抵消不了收入的减少”。世界电信业转型的主要矛盾是压缩成本基本见底,主要的出路是创造新的市场收入。
20多年来,中国电信业走出了一条高速增长的曲线。尽管与跌宕起伏的世界电信同行相比,中国电信业“这边风景独好”,但是异质技术冲击、买方市场崛起、话音业务低值化倾向这些挑战却是带普遍性的。传统话音业务虽然仍在增长,但增幅大大放缓,增量不增收,不能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电信企业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今天没有“饭”吃的问题,而是明天、后天有没有“饭”吃的问题。在“实事”和“求是”这对矛盾中,尽管“实事”依然重要,但“求是”已经上升为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因此,中国电信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依然是面向未来,面向信息化探索新市场。中外电信业转型的实质和方向是共同的,最大不同仅在于,中国电信业的转型少了几分形势所迫和被动应战,多了几分未雨绸缪和主动求变。
我国通信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领导已经反复阐明了面向信息化转型的大方向,需要全行业进一步认清形势,共同实践。1月5日,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王旭东部长丢开讲稿,语重心长地要求全行业站在信息化的高度,从信息产业的全局来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他明确提出要“树立信息化是大局、信息化是市场的观念”。在部署今年的工作时,王部长要求电信业“突破原有业务领域的概念,树立大行业观念,立足于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上任伊始即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电信要实现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王晓初总经理在南方数省调研时反复强调,转型是世界电信业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电信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电信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长远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很明显,中国电信转型的主攻方向就是面向未来探索新的市场。
新的市场来自于信息化,来自于更加广泛的社会信息需求。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都赋予了电信业新的历史使命。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体、行业、企业、家庭和个人信息化,正在为电信行业创造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向信息化转型是电信业的必然选择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8部/百人,稍发达地区已家家有电话。用户增长空间有限,面对IP带来的开放竞争、价格跳水,传统话音业务低值化、微利化趋势不可逆转。按照电信业就是电话运营的思维想问题,大家就会觉得电信业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看不到发展的希望。然而,换个角度看电信业,看我们身边的市场,结论却大不一样。
比起整个社会信息化浪潮中涌动的信息流,话音信息只不过是冰山之一角。数字化和网络化打破了原本“割据一方”的信息市场的界限,开辟了统一的融合信息大市场。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为信息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应用,为通信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成熟的信息消费用户。围绕社会信息主体的信息传输、交互以及各种个性化需求提供综合服务,为电信业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电信网不光能传输话音,还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只要能开发更多的应用,用业务的增长消化价格缩水带来的ARPU下降,电信业就能走出困境,走进春天。
产业观从狭隘到开放放眼信息化大市场
一个产业到底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不同的观念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一个农民,如果他只想着自己是“种地的”,那他只会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爷爷种的是大豆高粱,孙子种的是高粱大豆;相反,当他意识到自己是搞食品产业的、搞营养工程的,是为社会生产力提供物质能量的时,那么他就会产生全新的思维,就会想到搞“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无土栽培”,甚至种玉米养牛,把种植业这个人类最古老的产业更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用“电话连接”的狭隘眼光看待电信业,说它是“夕阳产业”,那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一旦跳出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电话市场,站在信息化的高度思考问题,电信业就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
信息产业部领导反复强调要电信业树立信息大行业的观念,要求把产业定位的思路转到信息服务业上来。正所谓“站高一步,海阔天空”。信息社会里信息的内容、流向、流量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从内容来看,它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报平安”范畴,正在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从流向来看,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甲与乙、A与B之间的交流,而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个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交流;从流量来看,如今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电报语言的概念,在信息社会,人们每天的信息吞吐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化所开发的市场、互联网培育出来的市场都可以成为电信业的市场。电话的市场是有限的,信息化的市场是无限的。
转变观念后可以发现,基于语音的传统网络运营服务是“夕阳产业”,基于更新通信技术的多媒体综合网络服务是“朝阳产业”;以提供信息连接通道为唯一任务的通信业就是“夕阳产业”,深入信息化主体内部,充分满足其个性化、综合化服务需求,整合内部资源,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信息服务业就是“朝阳产业”。从人类社会朝着信息社会不断迈进的历史趋势看,任何行业和企业,凡是墨守成规,不面向信息化进行创新的,都将成为日薄西山的“夕阳产业”,而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千方百计转型应变的行业,都将成为最富生机的“朝阳产业”。
信息流从隔离到融合 开辟信息化大市场
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历史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跳出原来的产业分工的框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正在做什么,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干、下一步我们应该干什么。”站在信息化的高度审视市场环境的变化可以发现,信息市场的产业分工的框框正在打破,一个不断融合的信息大市场正在形成。它为电信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们知道,信息包括音信、信号、情报、数据以及教育、出版、工业生产中的控制等,它时刻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比如人们日常交流、阅读、授课、开会、商务谈判、听广播、看电视等,都是在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就是通信。由此可见,信息通信市场大得很。过去,受信息数字化程度、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应用水平的限制,这个广阔的信息市场绝大部分与电信无缘。如图书、报刊信息传递市场归出版发行商,教育信息传递市场主要由学校进行面对面交流……电信部门已经开发的通信市场占整个社会信息传递市场的份额很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前界限分明、壁垒森严的各种信息流,突然之间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进行数字化处理,相互可以转换。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可以代替物资、能源、交通乃至部分的时间和空间。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电信通信的网络化,打破了传统上各个信息传播市场的壁垒,消除了电信通信网与社会信息传递的介质鸿沟,可以将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在内的海量社会信息通过网络,尤其是电信网进行传递。一个不断融合各种媒介特征和信息新技术的信息化大市场正在形成。那些曾与通信业毫无关系的信息内容和应用市场现在与通信业息息相关。
目前国内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规划部署阶段转入大规模建设和纵深推进阶段。许多省市提出并实施“数字化”省市的计划,网络建设逐步由建立网站向系统化建设过渡,内容应用逐步由办公自动化、发布公告向系统信息应用过渡,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代表的政府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另外,企业信息化也已取得成果,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638家国有企业中,有488家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443家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分别占总数的76.5%和69.4%。由此可见,信息化大市场逐步形成。
信息应用从概念到务实 壮大信息化大市场
光有数字化和网络化不能建设信息社会。信息化必须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应用,才能走近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从根本上突破了信息网络化的应用瓶颈,从发邮件、搜索浏览、看新闻到网上购物、网络课堂,让老百姓对信息时代、信息社会有了最真切和直观的“第一印象”。丰富多彩的网上内容和应用推动了普通百姓和家庭的信息化,为通信业丰富的带宽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用户群,而走向务实的互联网为通信业创造了更加成熟的信息消费市场。
互联网上内容和应用资源的飞速增长带动越来越多的信息用户上网。截止到2005年6月底,我国CN域名数量达到622534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190457个,增长率为44.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2.9%。互联网似乎要将人类的所有活动搬到网上,电子图书、网上浏览、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电子钱包、网上教育,新应用层出不穷,为电信企业创造着越来越多的上网用户,尤其是宽带用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5300万,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此外,据统计,宽带的实际接入用户数达3165.1万,其中94%的宽带用户是通过基础运营商实现接入的。
信息应用的成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消费市场。互联网“免费午餐”的误解已经得到纠正,网络用户日益成熟。我国网上购物大军已经达到2000万人,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其中仅网络购买的手机就在300万部以上。可见,1亿网民背后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能抓住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商业应用,都可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网民商业价值不断提升,提供网络增值尤其是宽带网络增值服务成为基础运营商阻止用户ARPU下滑的手段。
电信业从创新到转型 开发信息化大市场
信息化市场很大,既涵盖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又包括普通家庭和个人用户的信息化。如何将各种信息主体所需的信息应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通信业务,电信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002年以来,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成为电信业界的热门话题。电信业一直都在探索新的增长点,寻求开发信息市场的新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渐渐认识到,电信业不可能通过一两个领域的局部创新、一两种杀手级应用的推出,就能对信息化市场进行有效开发。信息化带来的市场是巨大的,而各种社会信息主体的信息传输、交互以及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难度同样是巨大的。电信业必须把战略重点从传统网络运营全面转移到面向信息化的综合服务上来,面向信息化实施技术的、业务的、经营服务和内部管理等全方位转型,才能动员所有力量,整合有效资源,在信息化各个领域开发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市场新增点。
开发信息化大市场首先要求实现电信网络转型。IP技术因其交互性优、开放性好、综合性强等诸多的技术优势为运营商服务信息化创造了条件。我国电信通信网正逐步由电话网向宽带多媒体网转变,电信网带宽资源倍增,价格下降,为开发社会信息化市场创造了条件。更加开放、兼顾管理和运营的宽带多媒体网的建立又为语音、数据、图像传递提供了大平台。
开发信息化大市场,光提供先进的网络连接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供端到端的综合服务,要将通信服务手段与服务对象内部的运营方式结合起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电信企业将服务的内容进一步向多媒体方向扩展,服务的链条向信息化应用主体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延伸,为客户设计有针对性、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开发信息化大市场要求电信业打造各种产业价值链,不断推进业务转型。电信业历来是传统通信业务的独立提供者,一两项传统业务就可以支撑收入的大半江山。而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市场的细分,适应所有主体需要的杀手级业务逐渐消失,人们需要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小应用。信息内容和应用的微细化开发不可能由运营商承担,要调动社会和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力量,打造业务平台,不断推出各种新业务、新应用。
而技术、业务、市场的转型无不需要内部管理、运营机制的全面转型作为支撑,而这一切转型都必须建立在通信运营业自身产业观念的根本变革基础上。总之,电信业必须重新进行自身的产业定位,从话音时代的王者转变为信息化时代的淘金者,才能以更开阔的眼光审视信息化创造的一切价值领域。信息化市场天宽地阔,电信业大有可为。